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农村税费改革自查报告多篇

时间:2025-03-03 12:39:14
农村税费改革自查报告多篇[本文共19725字]

[导语]农村税费改革自查报告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农村税费改革后干群关系矛盾分析调研报告

一、税费改革后干群关系矛盾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汇总、梳理,结合走访座谈县乡村干部和群众的情况,我们认为随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大战略的实施,当前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主要矛盾有以下五个:

一是农村干部文化素质、工作作风、领导方式与群众对农村干部的职能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这是基本矛盾。税改后,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引导、示范、管理和服务,这对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和领导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发现,目前在全县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致富能力偏低、带富水平偏低、年龄较高的“三低一高”问题,全县有近半数的农村干部只有初中学历,62%的农村党员仅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一技之长并能带头致富的农村党员干部为数不多,对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许多农村党员干部表现出了很不适应。如有50%的干部在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缺路子,少法子,感到无处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有37%的干部不善于做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有41%的人对农村政策不熟悉,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严格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导致群众不满。如:王同庄乡东西韩、西西韩村,每村5个村干部,文化最高的是初中,一个村的村长是文盲,仅有一人能写简单汇报,有的

连口头汇报都说不了。

二是农村干部发展市场经济能力低与农民要求发家致富愿望高之间的矛盾,这是主要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致富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作为一家一户的生产单位如何与农村市场经济相衔接,如何发展壮大“一村一品”等个体工商业,如何发展高效农业,靠一家一户是不能实现的。这就迫切需要广大乡村干部做农民进入市场的“领路人”,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服务。然而,一些乡村干部对市场经济并不熟悉,对高效农业不了解,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理解,自己不能致富,更谈不上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如大营乡的东大营、中大营村,中韩乡的小河村、徐家庄村等农民主要以简单的种植业、养殖业来生活。同时,农业税免征仅是“少取”,农民还盼望政府在“增收”和“多予”上对农民给予更多关注,创办产业协会,增强农民抵抗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提供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让农民更有信心发展农村经济。在收回的529份调查问卷中,“愿意让中央在种植、养殖业与合作医疗、教育上给予更多补助”的占68.90%,列第一位;“希望乡村干部带领农民发展高效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增加农民收入”的占60.25%,列第二位;“希望加大农畜产品保险力度”的占50%,列第三位。

三是农村干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与农民不服管理的矛盾,这是经常性矛盾。主要有: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与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乡规民约的执行、农村治安联防、村容村貌治理、街道硬化整修、水电系统管理运行等公益事业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如万城乡小石家庄村、武城村由于村集体无经费,原先供群众吃水的自来水系统已坏的无法维修,现在只有家家打旱井、户户购水吃。王同庄乡的东南岩、西南岩等村由于没有经费,村里的垃圾得不到及时清扫等;法律法规与农村农民约定俗成、封建陋习等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村民自治、人地矛盾、宅基地发放等。例如:在农村责任田和机动地的承包过程中,有的已出嫁未迁户口的女儿在娘家婆家都分不到耕地,造成生活困难,乡镇政府的指导性意见村里难以执行;机动地管理不规范、增人减人后机动地调整不完善等;五是村干部

二、解决农村干群矛盾的途径

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村干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我们按照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思路在实践中认真研究和解决,根据我们的调查,

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

1、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村级领导班子驾驭农村工作全局的本领。

一是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通过民主推荐和竞争的方式,从县、乡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一批年富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落后村挂职或任职。今年以来,我县开展了百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从县直部门抽调了10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有效的增强了村级组织战斗力、优化了班子结构。同时要利用农村“两委”换届选举,推行村委会主任、委员由村民直选和村党支部委员“两推一选”的制度。要大力推行村干部交叉任职,积极鼓励支部书记、委员竞选村委会负责人,提高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在“两委”换届工作中,我县有80个村实现了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占农村总数的75%;交叉任职人数为347人,占农村干部总数的66.6%。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村干部要带头示范,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集体土地,采取股份制的形式创办“科技示范园”,如西富村镇的西富村、南焦、古城等村,在河北农大的扶持下,创建了“梨枣生产示范基地”;要带头闯市场,积极争当农民经纪人,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如王同庄乡东良庄村党支部书记冯俊杰,积极与高邑县富林园艺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专家进行联系,兴建了200余亩的高效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吸收村内剩余劳动力50余人,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三是加大对后进村的扶持力度。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帮扶工作规划,继续加强对后进村的帮扶工作。抓好后进村,形成工作合力是关键,为此县委在县直推行了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县直

部门“三包三抓”责任制:即县主要领导包乡镇、县级副职包片、县直部门包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政法部门包乱村、党委部门包弱村),重点帮助指导后进村党支部抓班子、抓发展、抓为民办实事。并建立了“三抓三包”专项述职制度作为干部实绩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核。

3、认真执行“一制三化”农村运行新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干部的职责定位和考核,切实加大民主政治建设的力度。农村“一制三化”运行机制是河北省自以来在全省推行的农村规范化管理办法。我县按上级要求,用三年时间到已在全县推广,并在推广过程中不断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所谓“一制”:就是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即党支部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支部书记是村“一把手”,党支部要加强对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联会、民兵连等村级组织的领导和监督。所谓“三化”就是“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即党支部要建立支委会工作、党员大会、两委联席会、村委会重大事项向党支部请示报告等项制度,推进支部工作规范化;在村民自治中,要建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委会工作和村民管理等项制度,推进村民自 ……此处隐藏16433个字……征收办法;“稳定”即新的农村税费政策、征收办法及农民的实际负担水平要保持稳定。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积极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共中央指导各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逐年增多,此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消极影响。中国部分农村当前还存在严重问题,如饮水问题,中国农村的全面发展还有一段路要走。

中国在20xx举办奥运会,中国的经济将借此取得飞速发展,农村发展前景广阔。

【第7篇】税费改革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影响调查报告

xx年,我县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我县税费改革前xx年农民税费负担为7260万元,人均为63.60元,税费改革后xx年农业税为2677万元,人均为23.45元,减负率为63.1%。这次税费改革,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绝大多数农户在税费改革中受益。但税费改革后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特别是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税费改革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的问题及成因

(一)农村基层政权运转困难。税费改革往往导致乡村可用财力进一步减少,乡村组织的运转困难明显增大。

村委会的名存实亡。

乡村债务负担沉重,缺乏有效的化解途径。目前乡村欠债问题突出,乡村债务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但是税费改革后这个问题突显出来。一些乡村逐年积累起来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原本指望通过统筹和提留来维持周转并逐步得以消化,但农村税费改革后,统筹提留以及集资摊派全部取消,化解债务便成为了头等难事。据调查,清水乡累计负债额达

230万元,比全乡xx年的农业税及附加总和还要多;村一级也是如此,该乡7个村,村村都负债,负债额超过60万元。税费改革导致农业附加税也相应减少,使得一些全靠附加税来维持正常运转的村级基层组织感到了困难,更不用说去偿还那些陈年旧帐。

(二)农村基层干部存在难癣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税费改革后,村级财务的缺口最终将大部分落到现任干部的工资上,村干部一年忙到头,有的只能拿到部分工资,有的甚至拿不到工资,严重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在现有条件下,基层干部年老后的后顾之忧没有相应政策解决。村干部认为经济上没有盼头,政治上没有奔头。许多村没有积累只有债务,使乡村基层组织失去了经济基础,其职能相应萎缩,多数村找不到像样的人当村主任、村支书,乡村干部含金量大大降低,村干部一般人都不愿干。面对农村的这种情况,一些有水平、有头脑、有能力的乡村干部纷纷外出打工,谋求出路。

(三)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遇到新挑战。税费改革政策规定,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资金,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办理,一事一议的实际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村内集体事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这就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在具体实践中,一事一议制度在一定时间内难实施,目前很多村是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一是缺乏群众基矗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偏远的山区乡镇,群众认为一事一议制度名义上是给自己民主权利,实际上不是要群众出劳,就是让群众出资。因此,对一事一议制度不热心不认可,导致有的村召开村民大会,商议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村民代表不参加会议,或者到会人数太少,会议开不成。农民群众不愿参加一事一议的村民大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开会没有误工补贴。税费改革前召开村民大会给予误工补贴,改革后村级收入减少,取消了误工补贴。二是缺乏经济基矗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减缓,生活较为困难,对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出劳出资超出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比如,修村组道路等等,贫困乡镇农民群众确无钱出资,导致公益事业办不成。三是任何事务村民受益的程度很难一致,不受益或受益少的农户不会交钱。特别我县农民外出打工的较多,举家外出现象十分突出,对这些外出没在家的根本就收不到钱。如水口乡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民有5000人,占了全乡总人口的34%,有的组走了只剩十来个人。

(四)农村公益事业兴办难。农村税费改革后,一方面村级财力下降,无钱

办事的问题日显突出。另一方面村级负债面大,还债与办实事之间产生矛盾,在村级现有的财力下,既要保吃饭,又要还债务,还要办实事,村组干部感到很为难。尤其今年夏天,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洪灾,一些道路、桥涵、堰渠等基础设施被破坏,这些仅靠有关部门的投入是有限的,多数要靠农民自行解决。

二、几点建议

(一)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积极化解农村债务。现阶段可用一些开拓性的办法化解乡村债务。让基层尽快渡过税费改革的磨合期,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一是应在全国农村开展债务清理整顿工作,用条例形式规范农村债务管理,严厉打击农村债务中的违规高息、应付款生息和利滚利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二是降息止息。严格执行各项金融政策,把各种不合理的利息降下来,同时把乡村欠款所列利息停下来,按先本后息的顺序进行偿还。三是拍卖资产。对乡村集体所属资产和资源进行拍卖,所得收入用于还债。四是债务重组。清理三角债,实行债权与债务挂钩,消除乡村作为中间方的债权债务责任;实行以物抵债,用乡村所属集体资产和实用意义不大的物资产权抵偿、减轻债务,减少资产管理费用。五是应准许盛市、县人民政府发行定期债券,偿还农村债务。六是中央财政应向农村倾斜,控制国家重点重复建设项目,节约资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偿还农村债务。

(二)合乡并村,减少财政和农民供养的干部人数。在交通、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管理日益完善的今天,合乡并村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更有效率和更为经济。压缩村干部数量,可以通过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等办法,进一步精减村干部数量,特别要压缩拿误工补贴的人员数量。提倡村组干部交叉兼职。另外,许多同志认为实行村干部退休制加重了农民负担,建议取消这一制度,改用更加科学、更符合农村实际的办法调动农村干部的积极性。

(三)提~部待遇,规范干部工作职责。将村干部待遇定为每月为300-350元,由财政统一支付。为了减轻财政压力,可将乡镇事业单位富余人员下放到村任职,仍享受原工资待遇,并加强村干部的教育管理,让他们有钱办事,有能力干事。

(四)完善一事一议及两工的筹资、筹劳政策。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的有关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以利于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对于一些外出打工户的筹资筹劳,在自愿的原则下可以实行以资代劳。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继续保留两工,加强对两工使用的规范和管理,保证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一个稳定的投入渠道。在取消两工后,为了保证农村的水利建设,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国家对农业的补贴,要逐步转到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大型水利工程要继续坚持以政府组织引导为主。跨地区工程要由受益范围内的单位与个人共同出资、统一兴办。鉴于目前农村存在的一事一议难议、难决、难实施的实际,建议国家将一事一议筹资纳入国家财政,主要由国家投入。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农村税费改革自查报告多篇范文。

《农村税费改革自查报告多篇[本文共1972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