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关于保护绿水青山的征文【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关于保护绿水青山的征文 篇一阳春三月,春和景明,礼泉开始进入一个花的海洋。春风十里,催开了杏花,唤醒了桃花,九嵕山下花事盛大,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人在花间走,飞花落满头。游人如织,笑脸如花,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美满,和谐的笑容。“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那种激情让人心潮澎湃。就连电视剧《装台》里的明星也来了,和大家一起踏青,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之中释放自我。
快乐的时光总是让人难忘,感觉刚刚还在树下仰头看杏花飞舞,不知不觉就已到了瓜果飘香的时节。提到礼泉的知名水果,当属御杏。御杏出产于礼泉县烟霞镇山底村,山底村因位于唐昭陵的怀抱,九嵕山山脚下,故得名“山底村”。这里,土地肥沃、人杰地灵,自然条件优越。从九嵕山的山沟里流淌出的一股清澈甘甜的泉水,几千年来,滋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养育着山底村的祖祖辈辈。
这里出产的梅杏为何被称作御杏?这其中还有一段历史故事。相传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在九嵕山陵区打猎,途经山底村时,那挂满枝头金灿灿、水灵灵的大黄杏吸引了他,于是当地老百姓就把出产的梅杏贡献给他品尝,李世民食用后赞不绝口。当得知这儿有从陵山流出的泉水灌溉,梅杏才独具这种美味时,李世民随即称赞:四时陵园山自润、千果梅杏水长流。从此,山底梅杏就成为贡品,老百姓后来就将山底梅杏称为唐王御杏了。
盛夏六月,这里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我们也慕名来到这里,体验采摘御杏的乐趣。六月的阳光开始让人有些躲避不及,而绿荫如盖的杏树下却清凉无比,有的游客捧着“单反”对着这美妙的景色一阵狂拍;有的男士爬上树去采摘,树底下的女士则捧着帽子高举过头,去接那从树上扔下来的杏子。摘够了杏子,大家便席地而坐,一边聊天,一边享受着树荫下的清凉。
绿荫如盖,杏树底下,大人或卧或躺;有小朋友在追蝴蝶,捉迷藏。久居钢筋水泥的现代化都市,来这里品尝御杏,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身心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以释放,让人有“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慨。
采摘御杏,满口余香,也亲近了自然。看关中民俗,那须到袁家村。踏进袁家村,走在弥漫着“秦风唐韵”的仿古街道上,看见那些极具关中民间生活形态和传统特色的油坊、醋坊、辣子坊。那些藏在记忆旮旯里的场景,倏忽显现在了眼前。
满目苍翠的竹子,几声粗犷的弦板腔,顺着脚底下潺潺的流水声信步游走,那些店铺里惟妙惟肖的剪纸、雕塑,拉磨子的小毛驴。再饶有兴致地摇一摇那古井上的辘轳,推一把磨面的磨盘,拉几下茶炉旁的风箱。在这里,每一件东西都留有岁月的痕迹。
走累了,可以坐下来休息,用粗瓷大碗盛上一碗“女儿红”解解乏气。看着屋檐下挂着的老玉米、红辣椒,桌子上摆满的咸菜疙瘩,凉皮,醪糟,搅团等农家饭,相信你一定能吃出乡下妈妈做的饭菜味道。吃饱喝足,边走边看。在德瑞恒老油坊,我看到了传统榨油的工艺流程。经过三次传统工艺压榨的菜籽油香味浓郁,闻起来都香喷喷的。在袁东顺的辣椒坊里,一个磨盘,两头毛驴,红线辣椒经过清洗、晾干、烤制,再晾凉上磨盘研磨。毛驴卖力地拉着碾子,红艳艳的辣子面就这样现场加工成了。毛驴、碾子、辣子,有趣的场景成了袁家村民俗园里最有人气的一道景观。还有,在乡村古朴和现代结合的酒吧里,破旧的大车轱辘就是别致的吊灯。在这里小酌上几杯,酒到微醺,定然能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美诗句来。
在袁家村,喝茶饮酒,吃饭逛街都是那么从容不迫。在游中玩,玩中乐,在乐中又悄然学到了些什么。远离都市的喧嚣,找回内心的宁静,原来我们可以生活得如此诗意和浪漫。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让我体验到了劳动的价值。劳动让我们丰衣足食,劳动让我们体格健壮,劳动更创造了生活最本真和实实在在的美!
这些记忆,如同在礼泉湖上泛舟的歌声一样,让我记忆深刻。面对礼泉湖,举目望去,远处九嵕山和辽阔的庄稼地连成一体,湖畔的油菜花正恣意开放,炫耀五月金黄的色彩;脚底下的草地像铺着厚厚的绿色绒毯,五彩缤纷的野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烟波浩渺、碧波连天的礼泉湖,就像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这块绿色的土地上。我们泛舟在湖面上,同行的美女们不约而同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凉风习习,山清水秀,远处九嵕山的雄姿在蓝天白云下格外引人注目,把我们的思绪带入无限的遐想之中。礼泉湖的灵性和婉约之美,一直安静地藏在我的记忆之中。
天降甘露,地出醴泉。这泉水一直在我的心底流淌。
在这里,每一座山都有一个温暖的名字:瓦庙山,五凤山,白马山……
泾河依然流淌,这是《柳毅传》里的泾河。山水相依,孕育了多少传奇的故事,有多少人口口相传,就有多少人爱护过这里的一草一木。
在这里,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特别的名字:马铃村,玉兰村,太阳村……
九嵕山下,有唐风古韵,有杏花春雨,有让我们内心宁静的山水风光,亲近泥土,靠近自然,我们前行的脚步才会带回坚实有力!
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征文范文 篇二27年前,当我还是位莘莘学子的时候,我饱含深情的写了一篇关于家乡县城翻天覆地变化的文章《家乡县城的思索》。在当年庆祝建国40周年征文大赛中居然获得了一等奖。从此,我的思想深处便嵌入了家乡县城尽善尽美的样子,无论走到哪里,家乡县城如一道美丽的风景横在我的心里,使我自豪,使我骄傲。
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永寿人,在人生五十多个春秋年华中,我见识了县城的变迁,也目睹了一代代永寿人艰苦创业的艰难过程。一个渭北小县,是共和国发展历程中的缩影。在当年我的散文《家乡县城的思索》一文中,我是这样描写小时候爷爷领我第一次去县城的感受:“坎坎坷坷的石子路,又短又窄的街道,两旁勉强支撑着像古城墙一样破旧的建筑,上面长满了绿苔。我跟着脚步蹒跚的爷爷,一路上顾盼了许久,寻找了许久。怎不见神话里所描绘的巍巍大楼呢?怎不见电影上看到的宽阔公路呢?就连小街的颜色在我眼里也是一片灰暗。我怎么也想象不出这就是‘城’,倒给我儿时的记忆里留下了一个落魄者的形象……”。这是40年前一位懵懂少年第一次逛县城时看到的“凄凉景象”。27年前的1989年,面对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的县城变化,面对相继建成的商业“一条街”、“五凤楼”、“化纤市场”……我在文章中竟然用“这是一场革命”来描述县城的变化。时光荏苒,远去的尘封往事值得品味,家乡的县城,留下了时代的印痕,那些当年令我骄傲的建筑,而今早已荡然无存了。又一个崭新令人欢欣鼓舞的现代化县城耸立在渭北大地上。我不知道,面对此情此景我又将作何思索呢?
近日,网络上疯传着一组歌唱永寿的歌曲,歌词健康积极,曲调深情悠扬,不仅包含着浓郁的地方元素,而且充满了勃勃向上的昂扬气势。宛如“又绿江南岸”的春风,悄然无息而又酣畅淋漓,又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无声而又气势恢弘。特别是在县城中心广场 ……此处隐藏7950个字……国依然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美丽”这个词却已深深地刻进祖国的河山,印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田。
中国之美,美在山水。自东南沿海出发,第一站便是江南水乡。在粉墙黛瓦的房屋之间,是密布的水网。蒙蒙细雨,薄薄轻烟,再加上几笔如云的远山,仿佛进入了画境。向西跨上第二级阶梯,便是那“天府之国”。那散发着稻香的紫土地,涵养着九寨沟多姿多彩的山水。翻过横断山脉到往“雪域高原”,看那“天空之镜”里倒映的雪山,再杂乱的内心也会变得澄明。往北,是一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风光。望着风卷黄沙,耳边似乎响起驼铃阵阵。再往东,天上来的黄河之水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奔腾,跳跃。最后,便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手捧一把黑土,感受那“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肥沃,听它讲述“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奇迹。中国山水好比四季,彼此不同却各有风采。正是这一方方的水土,养育了一方方勤劳而质朴的人。
中国之美,美在民俗。新年伊始,爆竹声传遍大江南北。春运的航班,成全了多少家甜蜜的相聚,沉甸甸的红包藏了多少甜美的祝福。美轮美奂的花灯在元宵齐聚,形成了一条斑斓的长河。冒着毛毛细雨,我们踏入清明,将最美的鲜花轻轻地放在祖坟前。经过了芒种的忙碌,端午终于到来,包粽子、赛龙舟,万物的生机在节日的仪式中迸发。熬过了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便换来了又一个清秋。端一盒月饼,择一处凉亭,抬头仰望,看广寒宫中无限美景。等到了九九重阳,带着家中的老人登高眺望远处的夕阳,使他忘掉年事已高,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即使到了数九寒天,也能饮上一碗腊八粥,暖胃又暖心。正是这些多样的节日串起了多彩的一年。如果多花些时间找寻,你将会收获更多美的民俗:青山之间飘荡着悠远的山歌;土楼之中,一针一线,绣出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舞台之上,一口秦腔,吼出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这些民俗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汗水的结晶。
中国之美,美在汗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之时,早有人在道路上奔波;夜半的钟声敲响之时,总有几家灯火不愿熄灭。祖国的山川见证了中国人的辛劳,也正是这样一群勤劳的中国人,时时刻刻美化着祖国的山河。在港珠澳大湾区,一条“蛟龙”打破了岛屿间的封闭。深沉的大海知道,那是多少人的兢兢业业,多少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多少轮的精心调试,又是多少次的推倒重来,才最终造就了这一举世瞩目的工程奇迹。在赤道上方的天空中,“北斗”们都找到了各自的位置,为国人指引方向。静默的苍穹知道,中国人是顶着怎样大的压力和怎样多的质疑,开启了这项伟大的工程;其间有多少人殚精竭虑,多少人华发早生,又有多少人因过度劳累而没能享受这一刻的欢欣。钟表修复师的生活有着难以想象的枯燥但他们坦然地接受;巡边将士的生活有着一种难以忍受的艰辛,但有总一群人义无反顾地去做。中国人的汗水里透着辛酸,但辛酸之中更透着甜蜜与美丽。这些汗水不光为一己之利而流,更是为人民而流,为国家而流,为民族而流。汗水中折射出的是一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责任与担当,是一种誓把山河重安排的信心与决心。汗水滴落的地方长出的是“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个人的汗水将汇入时代的洪流,共同向那“中国梦”前进。
中国之美,美在梦想。在中华文明发源之时,一种“富国强兵”的梦想已诞生在人们心间。此后,它在历史的车轮间不断地传承,发展,最终成为了我们现在的“中国梦”。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梦,换言之,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中国梦的一部分,当千千万万个梦想汇合,便叩响了时代的强音,成为了民族的共识。“中国梦”无疑是美丽的,其间有着绿水青山的期盼,有着小康生活的期待,更有着民族复兴不变的期望。“中国梦”铺开了中国未来的蓝图,它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而它的当下则是一盏盏通向未来的指路灯。它使我们在每一天早晨,心中都能有一个美好的目标。它使我们在挥洒每一滴汗水时内心都能有一份踏实和甜蜜,眼前都能有一份光明。“中国梦”不仅能让中国更美,更是希望世界能共享这一份美。“成全自我”并不能让中国人感到由衷的快乐,“美美与共”才会让胜利的果实变得更加甜蜜。这就是中国梦,一个大同的梦,一个世界的梦,一个美丽的梦。
我有幸遇见了一片这样的土地,有幸遇上了一个这样的时代,有幸遇见了一个美丽中国。我们感激时代给予我们一个美丽的中国,我们也应当回馈时代一个更美丽的中国。来吧!在这最美丽的山水间,撒下最美丽的汗水,向着这美丽的梦想,出发吧!
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征文1100字 篇八中国,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啊!中国,是一个多么自豪的名字啊!美丽中国是我心中的最爱。
大家肯定都知道二十年前的中国:落后,人多,贫穷。现在的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步,文明,和谐。时间飞逝,一晃又过去了二十年,这时如果你再看看我们的祖国,会别有一番风味。我的祖国已成为一个强大富裕的国家,“世界巨人”矗立在东方,美丽而又自信。
走进城市,宽阔的大路两边都是高耸入云的大厦。全自动机器人正指挥着交通,条条大路畅通无阻。磁悬浮列车飞速穿梭,汽车也早已改进了动力装置,没有了尾气,整个城市没有了雾霾。两旁的绿化带把街道装扮得十分美丽。来到农村,随处可见一幢幢精致的两层小别墅,一个个休闲公园,一座座假山,一眼眼清澈见底的清泉,仿佛让你走入了人间仙境一般。
你瞧,在学校里上课的孩子们多开心啊!他们一个个脸上泛起幸福的笑容。课堂上已不再是枯燥和乏味,上地理课的同学正和老师一起在室外测量,实地体验上地理课的乐趣。上历史的课的同学们,早早地走进了时空教室,乘坐时光机去感悟历史生活呢。
二十年后,我回到家乡。我的家乡已变成了旅游度假村了。导游正带着自己的团队游览风景,品尝美食呢。他们乘坐着豪华舒适的飞车,只要说一下指令,飞车就会把你送到哪里。走累了,口渴了,只要呼唤一声“小飞人”,“小飞人”就会给送上一杯水。早上起床,智能机器人更会恭恭敬敬地打来洗脸水,做好营养可口的早餐,递上一日的行程安排表,让你享受五星级的高端服务。
二十年后,我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导游。现在,我正带着游客去游凤凰古城哩!车上,大家有说有笑,我向游客们详细介绍了凤凰古城的历史,大家都听得十分认真,不时响起阵阵掌声。下车后,大家都跟随我的脚步一处又一处游览,看沈从文故居,坐小船,看古城墙……游客们纷纷拿出相机尽情拍照。到了中午,我把他们带到了凤凰古镇上最土家特色的餐馆。一进门,迎面走来两个机器人,身着土家民族服饰,频频向我们招手,发出甜美的声音:“欢迎光临!”其中一个机器人带领我们用餐,另外一个机器人为我们送来电子菜谱。餐馆里还提供了非常舒服的“按摩椅”。开餐前,我们坐在上面,疲倦感顿时飘然而去了。不久,机器人为我们端来了许多美食,如血粑鸭、湘西土匪腊肉……。美美地大餐以后,机器人又为我们送上了水果和茶水,正当我们乐不思蜀时,彩灯一亮,音乐声响起,台上的机器人表演起独具土家族特色的舞蹈,它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啊!二十年后的家乡真美!二十年后的祖国更美!二十年后的我,生活真幸福!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关于保护绿水青山的征文【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