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听名师课堂心得体会多篇

时间:2025-04-13 08:53:17
听名师课堂心得体会多篇

【编辑】听名师课堂心得体会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听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篇1

非常荣幸参加为期两天的“全新思维高效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在这一次活动中我们不仅观摩本省骨干教师与名师们的“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如《年月日》、《交换律和结合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认识百分数》还聆听几位名师们精彩的讲座,使我们不断的在学习中成长。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想吧:首先对同课异构有进一步的理解。

我认为同课异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课效果不同,各有千秋,这次活动的每一堂课都体现这一点。特别是省骨干教师李文娟和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设计的《年月日》。其次,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另外,同课异构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学策略,可以每节课删除不必要教学环节,甚至挑战教学策略,逆策略而动,突破常规,实现效果好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刘松老师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般情况下是先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后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但在这节课中刘老师他打破常规,先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其次,在这一次的学习中,还有以下几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

一、教学设计巧妙,步步“诱敌深入”,淡化人为设计的痕迹。

这一点是我这次听课感受最深的。教学设计是解决怎样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教学设计相当巧妙,课堂各层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多余的环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甚至没有一个不参与的学生。如:朱德江老师的《年月日》,他通过呈现奶奶有高血压,每天定时吃一片降压片,一盒有30片。引出问题“一个月够吃吗?”然后通过学生活动与反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判断是否够吃,引出需要研究的问题“一个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结合年历卡用图进行记录、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哪些月够吃、哪些月不够吃”,发现每个月的天数及规律,从而认识大月、小月。最后又通过解决“一年吃多少片”的问题,研究“一年有多少天”?当时,我最大的感触是: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二、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

这一观点是刘松老师在为我们上完课之后做的精彩讲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教学,真的很少去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即使有这个想法,也没附诸行动,更别说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而刘松老师在他上这节《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就做到这一点。他在教学之前先做一项调查问卷,他发现孩子虽然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甚至没听说过这些词,但大多数孩子都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这项问卷,刘老师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于是他这节课先设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教学,再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他认为乘法交换律、交合律是一种三维的数学模型,学生理解有困难,这就是教学中间的节点和盲点,是教学的重点。而加法是一种二维的数学模型,更加直观,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生乘法都会,加法就迎刃而解。唯有把握学生的起点,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学得兴趣盎然。

三、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名师们的教学中处处都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把握儿童已有,体会儿童的障碍,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和谐数学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宏圣老师的课就很好的诠释这一理念。课前谈话中他就板书“听、讲”两个字,请学生说一说,你认为是谁讲谁听呢?第一个孩子站起来就说:“老师讲,我们听。”的确,我想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是把握绝对话语权的,许多老师会认为“我不讲,学生就不懂;我少讲,学生就少懂;我多讲,学生就多懂。”而蔡老师却反问孩子:“一定是我讲吗?”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有时候您也要听我们讲。”正是在充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发出这样的心声。在课堂教学中,蔡老师确实也做到这一点。学生能讲明白的,老师就不再重复;学生讲不清楚的,老师补充清楚就可以。比如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讲,百分数的意义蔡老师引导学生去讲,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以补充。整堂课常常能听到学生说“我来补充一下。”“我再想说几句。”“就让我讲一次吧。”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直接表现。在讲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环节时,蔡老师让学生回答“三个人谁的投篮水平高?”这一问题,孩子们有一些犹豫,心急的老师可能就会马上提示学生,牵着学生往自己的方向走。而蔡老师选择等待,他相信学生有课前谁胖谁瘦的比较后,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蔡老师的等待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更彰显他的教学智慧。

仰望名师的课堂,再府视自己的教学,高低立见。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到我的课堂,我也肯定上不出名师课堂的精彩与效果。我们的课堂,肯定不是对名师课堂的东施效颦,也不是自以为是的自负,而应不断的学习、反思,摒弃模仿照搬,发挥自身特长,彰显独特个性,创设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堂。

以上是我对此次外出学习感受的整理,有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包涵。最后用刘德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数学是充满魅力的,聪明的学生需要聪明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先把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很多老师问刘德武老师:“刘老师,您怎么会想出这么多聪明的点子?”刘老师这样答复老师们:毛主席教导我们:古人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出智慧!我们在多想的同时还要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用我们的智慧给数学学科戴上充满魅力的花环!

听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篇2

2013年11月22日,我校一行7人走出自己的课堂,经过近七小时的长途颠簸,到达目的地石屏,走进了来自江苏、浙江两省的四位名师的课堂,听了他们的讲座。

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著名教师盛新凤、张学伟、虞大明、许习白的课堂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深感受益匪浅,他们的课堂上,无时不闪动教改之光,无处不洋溢和谐的氛围。

一、充满魅力的和美语文教学

在第一天的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就欣赏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的和美语文教学。盛老师幽默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上显露无疑。

盛老师所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第一课时通过说说、读读、写写三种方法聚焦了居里夫人的三个特写镜头:画像上的居里夫人、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和实验室居里夫人。第二课时重在引导学生找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理解淡薄名利的里的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并学发表自己的议论。在盛老师的课堂上,贯穿其间的是一个“和”字。课后又联系其课堂教学,讲解了她的“ ……此处隐藏6968个字……好与坏,这堂课的知识容量是一个重要的标准,这堂课的知识层次是否体现出来是另一个重要的标准。其实这就是一节课的质量体现与否,效率体现与否。笔者以为,这样的一堂好课其实就是&l减负提质&r的一个表现方面。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个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最多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是不会让人感到疲惫的,相反,乐在其中。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实现了真正的&l双赢&r,所以这才是真正的&l减负提质&r。而这样的前提是,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在课中要展现充分的个人魅力,拥有充分的教学机智,在课后要有充分的反思的空间。的确,这显然是个艰苦的过程,减了学生的&l负&r,却似乎无形之中加了教师的&l重&r。实则不然。试想一下,如果老师们能够持之以恒地这样坚持下去,那么每一堂课的准备只会随着自己的成熟,随着自己经验的积累,随着自己知识的充盈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游刃有余。所以,只有先加上了这样的&l重&r,才有后来减掉了的&l负&r。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一线积累的经验又告诉我,当美好的汉字变成了听写的符号,当优美的修辞变成了选择的项目,当动人的段落变成了支离破碎的分析,当内心的倾诉变成了填充一个个格子的换分器,多少孩子对语文的热爱被磨灭了,抹杀了,又有多少孩子变成了&l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r的得高分的巨人,课外知识的矮子!我认为语文教学的&l减负提质&r重在阅读,大量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是兴趣的源泉,是知识的沃野。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充实,这绝不是课内寥寥几篇文字可以达到的。而兴趣的培养,更不是几篇精心删减精雕细琢的豆腐块所能办到的。因为真正的兴趣是自由的,随心而发,随性而行,在兴趣的驱使下,语文学习自然不是负担。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的&l减负提质&r中真正要做的是,学生阅读世界里的指路人,阅读旅程中的同路人,阅读领悟中的点金者。

一个人只有处于全面健康的状态,才能免除各种精神压力对身体的影响,更好地生活,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素质是人生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基础,只有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才有可能德才兼备。因此,作为父母,应该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把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教育的首要动机,然后才有可能来谈成才。

听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篇5

参加了此次的听课活动,我受益匪浅。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听课心得: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四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l备&r教材,还&l备&r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老师课上操练形式多样,老师free talk,无处不在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化。

2.教学过程精致

从这四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课后练习,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李老师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了解学生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小朋友,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从听课中我也发现这四位教师在课前一定花了大量的时间跟孩子培养感情,让学生放松老师在课中运用丰富的肢体,加上幽默的语言,适时的鼓励常常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专心.

4、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各位老师口语流利,发音准确,课上使用英语。如:you please! wonderful!我觉得只有教师说英语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四位老师还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例如:老师都利用图片,创编一些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得,乐中学。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去思考,怎样在教学中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时空和学习的平台。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听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篇6

20xx年11月2-3日教研室组织了名师观摩活动,我有幸聆听了名师的授课,可谓风格各异,精彩纷呈,这是一道文化大餐,感触颇深。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朴实的教学风格引起我深深的反思。特别是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更是让我受益非浅。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数学的良好愿望。"显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在一种自信、成功、愉悦的体验中去主动学习。

二、在操作活动中感悟数学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李-老师的教学中,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观摩、操作、交流、使学生获得了研究简单的统筹法的直接经验。

三、在游戏中巩固新知增长智慧

游戏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游戏数学法的巧妙运用,对巩固新知有着明显的作用。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升华新知,进而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作为同行的我,要向他们学习,努力了解学生,紧扣教学目标,合理预设教学流程,充分利用生成资源上好课每堂课,使学生在德、智、体、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总之,两天的观摩,让我从中受益非浅,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以后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这几节课有许多的优点给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需不断地向这些名师学习,取其之长,补倍讯易己之短,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更上一个台阶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听名师课堂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听名师课堂心得体会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