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精品多篇】

时间:2025-03-03 12:37:25
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精品多篇】[本文共10673字]

[摘要]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学校德育论文 篇一

小学学校德育论文

摘要: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对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肩负着重要的领导和管理作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值得认真思考。那么,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呢?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意义;途径

小学生有其自身的成长特点,其思想性格尚未健全,道德观念尚未形成,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求小学班主任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自身道德修养,认真探究德育工作的开展方法,培养和塑造积极健康、性格健全、品质优秀的小学生。

1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

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目标要求,我国小学德育工作要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让小学生了解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此外,由于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小学班主任对其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塑造小学生坚韧的品质、积极乐观的心态、自信开朗的性格,激发小学生勤学多思,为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

2.1通过创设班级环境感染学生:

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是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风气环境氛围,从而使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接受道德教育,通过观察身边老师、同学的行为举止,管理约束自身的。言行,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此,小学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以感染学生。(1)严格班级纪律。严格的纪律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具有重要意义。要保证纪律对每名学生都公平公正,所有学生在纪律面前都是平等的均无特权,从而使小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约束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认真做好引导。小学班主任既要注重小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时要立即予以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改正问题,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要予以表扬。让小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3)抓好主题班会。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定期组织召开班会,并提前确定班会主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班会的内容、形式,例如观看影片、演讲比赛,表演排练等,鼓励每名小学生都积极参与,充分调动每名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在班会上畅所欲言,班主任做好有效指导,从而让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良好行为习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此外,还可以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参加主题班会,与家长共同进行优秀学生评比活动,做好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家长的道德素质。还可以通过组织小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心奉献品质,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2.2通过树立榜样力量激励学生:

俗话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老师就是耕耘这些花朵辛勤的园丁。这句话说得很对,只有园丁是一位勤劳、有品德的人,并通过自己辛勤的劳作,流下汗水,才能让花朵健康成长,真正领悟到园丁辛勤耕耘的精神。想要让学生向教师学习,那要求学生做的,教师自己就要先做到,将《小学生行为守则》牢记心中,还要在平时教育学生的过错时,用《小学生行为守则》来教导学生并约束自己。现在的父母把孩子都当做是掌上明珠,而且孩子习惯了在家里衣来生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教室的清洁问题他们都不会去关心,更不会去打扫。我发现以后,便开始动手打扫卫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就是想让学生产生爱护班集体的想法,这样不仅自己变得整洁,而且教室也变得干净。在这之后的几天,有一部分学生开始自觉地去打扫教室的卫生,我表扬了这些学生。慢慢地,学生都会去自觉地讲卫生,维护公共区域的整洁。通过这件事情我认识到,教师只要对自己严格一点,做出好的表率,将会比要求学生去打扫卫生更加有效果。到了现在,学生都能够发自内心,自觉地去为班集体做事情。

2.3通过加强学校与外部环境的沟通联系:

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德育教育系统,应该要做到放眼四周,要善于将学校与家庭、社会这些外界的力量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教育空间。要发挥家庭德育教育和社会德育教育的优势。需要在频繁的家校联系中让家长们树立起“家庭素质教育”的观念,担负起相应的教育责任,配合学校教育,转变教育理念。在家庭素质教育中,最常见的误区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唯分数论的办法,要综合考察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班组或社会活动,对于其取得的成绩应予以全面评价、全面衡量。不仅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更要关注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教育,更加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挫折教育。同时,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的素质教育计划和措施中,尽可能与教师多接触、多沟通,这样才能使家庭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创造出家校内外齐心协力开展素质教育的新局面。这样就能有效实现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3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家长、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小学班主任老师要注重与学生家长的互动交流,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探索解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德育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延存.触动孩子的心灵———试谈小学德育的实效性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3).

[2]莫秋玉.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4(21):58-59.

[3]郝延芳.小学班主任应如何开展德育[J].学周刊c版,2011(3):65-65.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二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方式,小学语文素材中有广阔的德育知识。小学语文老师们的教学工作不能单纯培养小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们的德育素养。在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们活泼主动地发展德智体美的素养。本文笔者在结合具体实例的基础上探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 ……此处隐藏5730个字……或者是班级主页等,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且教师要主动的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及时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去了解社会、正确的认识社会上的一切[3]。(二)家庭要主动配合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此家长应当主动的配合老师做好相关的德育教学。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来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在网络上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彼此互相沟通,互相了解,进而有效的帮助学生打开心扉。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来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理念以及积极的社会态度,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健康的成长。(三)教师与家长要加强沟通德育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就能够实现的,其需要家庭以及学校的双重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确保德育教学的教学质量,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彼此配合,针对学生的发展状况来制定一些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让德育教育能够渗透在学生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4]。

四、结语

在小学教学阶段,德育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水平以及个人素质。现代教学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融入了相关的教学理念。对此,相关的教育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开展德育教育,并且要与学生家长做好充分的沟通,更好的开展相关的教学,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高丽娟。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xx,14(3):96.

[2]方吉庭。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xx,10(33):126-127.

[3]唐克宇。浅谈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xx,28(29):213-214.

[4]陈蓉。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索[J]。新课程小学,20xx,13(4):114-115.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五

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可以有很多具体的形式,将生活化的理念引入到道德教育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们在现实的真实的环境中更好的理解抽象的道德规范和基础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去接受道德教育,这样,学生就能够真正的将这些知识点转变成自己的一部分。除了传统教育当中,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榜样引导等方式之外,生活化的理念的引入可以让道德教育有更多创新的形式,在学生的注意力培养,道德教育认同度方面获得提高。所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生活化的理念可以带来更多新的尝试。

一、围绕道德教育的主题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方式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办学风格,所以,在道德教育方面也要探所出一条自己学校特色的道路。例如,可以从校本课程入手,逐渐地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道德教育传统。在课程研发的时候,需要反复实验等问题,这些巨大的难题和阻碍的出现,都是正常的,但是一旦成型之后,教学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也保证了后续道德教育效果的延续。

二、让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转变德育工作理念

传统的德育工作,教师和学生是在一种不平等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高高在上,向学生宣讲一些道德的标准和理论,要求学生如何做,为荣;不怎样做,为耻。这样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给学生会带来一种压力感。而且,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也会让学生发现教师如果做了一些违背道德标准的事情的时候,内心产生极大的不协调,从而干扰道德教育的效果。所以,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教师要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言行一致才会让学生真正受到教育。所以,德育工作不是只要学生学会了就可以,这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方向的流动。德育教育的效果是自然发生的,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所以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生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是潜移默化自然发生的。德育工作不落痕迹自然渗透,让学生内心无声无息中,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教育和熏陶。

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

道德教育工作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带有思想和情感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这个社会的认识角度也逐渐变得多元化。所以,在这样的工作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也在发生着情感上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说,道德教育要想发挥作用,首先,需要在情感上让学生有所触动,当学生有所触动之后,自然的就能够透过情感了解到背后的态度。而态度的内容实际上反映出来我们对周围的人,世界和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所以,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有所触动。让学生在体会情感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个性化地认识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是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处的主要环境。走在校园中,校园文化的布置,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都会给学生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从生活化的策略来说,校园文化如何建设,如何打造,也是整个小学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不仅要注重自然环境的干净整洁,优雅美感,也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健康积极向上。充分利用校园的整体环境,进行道德教育的宣传教育活动。小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也是他们每天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接触的环境。进入小学阶段,学生们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所以,文化环境的打造,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熏陶的影响。尤其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在校园环境中,如果发现学生的一些非道德行为,甚至一些教职工的非道德行为,要及时地干预,避免扩大消极的影响。

五、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强调学生作为道德教育接受的主体,学生思考并且实践道德标准,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感受道德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所以,道德教育的效果本身也要从学生主体感受上进行检验,通过学生内在的觉察和外在的表现,综合地进行考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直得到发挥。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到学生的生活细节,要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情况入手,进行道德教育。从道德产生效果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入手,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心感受,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并且做出回应,这也是生活化策略在道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体现。

六、重视并加强劳动教育

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不清晰,他们在家庭当中尽可能地不去参与家务劳动,这从道德教育方面来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在小学的整个道德教育过程中,要让小学生承担一定的劳动,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这对于学生将来良好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在小学德育中引入生活化策略,可以为德育工作带来更多的新思路和新视角,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德育的实施途径。从激活的角度出发,考虑德育的作用,采取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精品多篇】范文。

《小学生德育教育论文【精品多篇】[本文共1067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