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拿来主义教案(推荐18篇)

时间:2025-03-03 12:41:38
拿来主义教案(推荐18篇)[本文共46923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8篇《拿来主义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拿来主义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拿来主义教案

设计理念:

1、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展示、交流、探究以及师生、生生多边良性互动。

2、加强语文课的语言表达训练,让学生脑手嘴三者齐动,听说读写四位一体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能力,由课内自然延伸到课外,由文本自然延伸到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拿来主义”的深刻内涵。

(2)掌握本文的论证思路,初步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感受鲁迅杂文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体操,精神成长的大餐。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构建民主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文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认识鲁迅强烈的“战士”责任感,树立对待文化资源的正确态度,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博大的心胸和自信、理智的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全文思路,理解拿来主义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用拿主义观点对当今生活现象进行自主分析探究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二、阅读文本,梳理探究

1、师生互动:课文题目是“拿来主义”,面对文题,你会提什么问题?

明确:拿来主义是什么?拿什么?为什么拿?怎么拿?拿了会怎样?

2、学生活动:紧扣“拿”字,阅读课文,自由选题,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点拨:

①拿来主义是什么?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看得清楚,有辨别;自己来拿――积极主动,有选择)

②拿什么?

文化遗产(外国、本国)

③为什么要拿?

闭关主义,此路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所以,要自己拿来!

④怎么拿?

方法:占有,挑选――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条件: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也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⑤拿了会怎样?(第10段)

最终实现“创新”:主人是新主人,宅子就会成为新宅子――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

3、师生总结:用表格总理以上思路,写一段话总结以上内容。

明确:

总结参考:

送去主义

闭关主义含义: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拿来主义

立办法:占有,挑选――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结果:创新(目的)――新人、新宅子、新文艺

总结参考: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使国家穷困,送来又非我所需,所以要拿来,运用脑髓,自己来拿。怎么拿来呢?就是挑选,占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只有这样,人才成为新人,文艺才成为新文艺。

三、应用文本,拓展延伸

1、文章第6节批驳了帝国主义“送给”中国的东西――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小东西,对这些东西现在你都怎么看待?试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分别加以分析。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论述,讨论交流,言之成理即可)

明确:今天我们去看法国香粉、美国电影和日本商品,应该区别对待,从接纳外来文明、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的角度正面加以思考,这才正是拿来主义的本质。

2、有报刊载文《洋节入侵,圣诞节将成“第二春节”?》,也有这样一个故事:圣诞节即将来临,满街的圣诞老人和卡通人物将孩子们的生活烘托得洋味十足,一位爸爸3岁的儿子买了一本古诗词,诗词的扉页就是大思想家孔子的图像。爸爸没有想到,儿子打开书本后竟然大呼:“爸爸,这本书上也有圣诞老人啊!”爸爸连忙给孩子纠正说:“错啦!这不是圣诞老人,是咱们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但是,更没想到的是,这时孩子竟一脸严肃,大声说:“你才错了呢!你看他这长长的胡子,和街上的圣诞老人差不多啊!”

老师家住在黄陵,曾目睹了下面这一幕:20xx年重阳节,黄帝陵轩辕庙碑亭里,一个12岁上下的男孩一边小跑着手指庙里一块石碑,一边大喊到:“爸爸,爸爸,快,快到‘炎黄孙子’下照个相吧!”其实巨碑上是邓小平题写的“炎黄子孙”四个大字?

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洋节入侵与传统节日的不断淡化?

明确:对待洋节:取其精华,不拒绝,也不盲目崇尚,了解洋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探究洋节对于振兴传统节日的可资借鉴之处,接纳而不代替传统节日。

对待传统节日:对于传统节日,我们首先应“拿来”,然后“挑选”“区别”,在继承的前提下有所创新。认识并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以及它对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意义,认识到与传统节日相伴的民俗如打腰鼓、扭秧歌、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聆听了来自鲁迅先生,也是来自历史的声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老师真心希望,咱们,作为中国人、当代人,能够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心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向着世界,向着传统大声的说出自己的主张:拿来!

五、课外作业:

1、摘录本文中你认为有意思的语句,细细品味写出其特点,下节课全班交流。

2、课外活动:“辩论擂台赛”

篇2:拿来主义语文教案

课的类型 新授讲析课 总(三)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送去主义”“拿来主义”的含义;明白本文的主旨是针对外国文化的问题

具体要求 情感

目标 有意识的接受外国文化

知识

目标 理解“送去主义”“拿来主义”的含义

能力

目标 能够区分各种主义的含义及表现

重点

1.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2.尤其学习掌握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难点

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推理的逻辑性。

教具

教学方法 启发式与讲授相结合

学法指导

板书设计

拿来主义

鲁迅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否定 送去主义——什么都送 ……此处隐藏50044个字……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新课

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特点:

1、短小、犀利。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其中,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人物作品及背景简介

鲁迅: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

《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集》等

写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课前检测

给下列字词注音

自诩(xǔ) 残羹(gēng) 冷炙(zhì)

冠冕(guān miǎn)堂皇 骨髓(suǐ) 譬如(pì)

吝啬(lìn sè) 蹩(bié) 孱头(càn)

走进文本

一.通读全文,整理思路

第一部分(1--7):揭露批判“送去主义” ,树立自己的观点(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

第二部分(8-- 9):阐明“拿来主义” 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和意义。

文章结构板书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为什么 送去主义:送古董、送画、送活人 破

送来主义: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

是什么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立

孱头 不敢进门 逃避害怕

三种错误态度 昏蛋 放火烧光 全盘否定 破

废物 接受一切 全盘肯定

怎么样

占有 鱼翅(使用)

三种正确态度 挑选 鸦片烟枪(存放) 立

创新 毁灭(姨太太)

注:1.闭 关 主 义

篇18:语文《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一、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

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二、背景介绍: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主张“全盘否定”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鲁迅先生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三、课文字词:导学案

四、速读文本,围绕题目“拿来主义”,思考:1、什么是“拿来主义”?

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②、他占有,挑选。

③、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2、“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然后又是从哪一段开始详细阐述的? 明确:在第二段提出,直到第七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3、课文的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出铺垫。

五、回顾全文,整理思路:

请同学们找出从哪到哪是论述第一个问题,从哪到哪是论述第二个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论述“为什么要‘拿来’”,这一部分揭露和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先破后立:立论:议论文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叫“立”,驳论: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叫“破”, 作者并不是从正面论述,也就是说不是通过论述“拿来”的好处,提出“拿来主义”。这是一种先破后立的观点,也就是数学证明题里常运用到的“反证法”,通过否定错误观点来确立正确观点。)

第二部分:(5—9)论述“什么是‘拿来’”,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段则总结上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六、填表

闭关主义

表现: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实质:惧外、排外

后果: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碰了一串钉子(割地赔款)导致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

表现:只是送出去,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

实质:媚外、卖国 后果:祸延子孙(子孙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

表现: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实质: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毒害、侵略) 后果: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一概排斥

闭关主义——盲目排外,抱残守缺(破)

送去主义——投降卖国,媚外求宠(破)

送来主义——嗟来之食,强加侵略(破)

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立)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

七、提问:说说“抛来”、“抛给”、“送来”“拿来”各指什么意思。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是中性词。

抛给:是恶意的给予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

拿来:是主动获取。“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抛来≠抛给 抛给=送来 送来≠拿来

八、合作探究

《拿来主义教案(推荐18篇)[本文共4692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