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第二册《拔苗助长》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时间:2025-03-18 08:53:15
小学语文第二册《拔苗助长》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摘要]小学语文第二册《拔苗助长》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揠苗助长》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及语言出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体会“好像” 一词的不同用法。

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复习导入。出示: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这些成语大都蕴涵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学过“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教学“寓”字及寓言这种故事特点。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

1、“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

2、《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想不想读?

3、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4、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生字词:望 转 言 自 筋 尽 喘 截

巴望 好像 焦急 转来转去 自言自语 筋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

5、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巴望”是什么意思?种田人巴望禾苗快些长大,找出句子读。

2、禾苗怎样?出示句子:①禾苗好像一点也没长高。

②水面平得好像一面大镜子。 “好像”的意思一样吗?

③禾苗一点也没长高。

把句里的好像去掉读一读,与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吗?

3、种田人可能看不出禾苗的成长,也可能嫌它长得太慢了,所以焦急得转来转去,“焦”字换偏旁,截、推、堆、准。理解焦急。

4、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方法,读第二节。

①扣“一棵一棵”:田里有多少棵禾苗?(体会筋疲力尽)

②看图,农夫一棵一棵拔时会说些什么?(体会得意)

③感情朗读

5、学习第三节,引读结果:农夫真够累的啊,但他挺开心,他回到家里,……

6、种田人弄得筋疲力尽,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别人都不明白什么回事,齐读第四节。“枯死”是什么意思?

四、点明寓意,升华拓展。

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死吗?(植物生长资料)

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揠苗,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长高,相反都枯死了,这是个错误的做法。

3、你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

4、“揠苗助长”这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做傻事。再读:“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你是不是有新的收获?

5、“揠苗助长”最早不是这么写的,想看看吗?出示揠苗助长资料:

【出 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释 义】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6、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含义深刻的故事,小朋友可以自己找课外资料读一读。

五、作业:

揠苗助长教案 篇二

大家认为什么是智慧?

有能力解决一定的问题

能够在危机的时候救你于困境。

是啊,我们都希望能拥有智慧,古往今来有很多被称为“智者”的人,孟子就是其中一位,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善用寓言来表达意见,辩论是非,往往能把深奥的道理说的浅显贴切,入木三分。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揠苗助长就是孟子作品中很著名的一则寓言。

一、板书课题

谁来解释一下课题?

生1

解释的非常到位,看来你很会学习古文,根据你的解释,这个“揠”字我们可以理解为____

生2:“拔”

二、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揠苗助长”

1、课件出示(配音:古筝或古琴。图(竹简))字,课文。

师范读

感觉如何?

生___________

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这就是两千五百年前我们古人所创造的文化,古色古香而充满韵味

我们自己读一读,让我们读出古典,读出文雅,读出韵味来。

生自读

指名读(2人,第二个人一定要读得精彩)

三、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寓言。

首先我们来看这里(课件红线画出“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谁来读一读

指名一人

说一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宋国有一个农民总是忧虑自己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于是决定自己动手把苗拔高。

(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一遍说不好,注意互动和总结。)

你觉得这个“闵”怎么讲?

生:忧虑

他在忧虑什么?

生:其苗之不长(他的苗长得太慢)

难道宋人的苗真的长得很慢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1、宋人天天盯着地里的苗,太关注了。

(就像你们的妈妈天天看你一样,就不觉得你们长高了)

2、实际地里的苗也在长,但宋人总觉得它长得慢。

m.jingyou.net

(这苗长得速度和宋人内心的期望值是有距离的。)

3、宋人地里的苗也长,但是总觉得没有别人家的苗长得好,长得高。

(这就有点儿像小孩儿了,同样的东西,还是别人家的好吃。)

师:其实还有一种可能,你们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宋人田里的苗就是长得比别人慢,对不对?

这就是我们的古人,短短的几个字就给了我们这么大的想像空间。

那么你们觉得,这个宋人“闵其苗之不长”这个忧虑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

生(3人):非常忧虑,很着急,心急火燎,焦急万分。

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揠之

师:说一说理由

生:苗不能拔这应该是个常识,而宋人违背常识去拔苗助长,足见他已经急糊涂了。

师:说的多好啊,我们透过宋人的行为就能推断出宋人的内心世界。

师:我们的古人就是这样,不重心理描写,但是却能通过几笔的行为描写,把任务的内心描摹得栩栩如生,这就是经典。

让我们体会宋人内心的忧虑自己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此处隐藏15019个字……,边学着老农的样子说话。那就真的是把课文读活了,真正地是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住了人物的身份特点。

我的不足:

重视了寓言教学,重视了文章的词语的美。可能就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整体美,在这节课中,应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最后回归课文,感悟课文的整体阅读效果。让学生多读,多体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不应该忽视语文朗读效果。因此,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认识语言文学,更是获得人文关爱的过程,而朗读则能很好地把两者结合起来,读中悟,悟中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语言,还原情感。

《揠苗助长》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⑴ 用“字理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寓、焦、喘、截”四个字,会写“焦、费”两个生字。

⑵ 能利用“联系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喘气、没白费、一大截”等词语。

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⑷能利用关键词简单地说说故事的内容。感受课文构段、构篇的有序性。

⑸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新的文学体裁,能初步感悟寓意。

一、导入课题,初步了解寓言特征

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小故事。出示题目: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正音:揠、守)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出示课题——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就,两则就是——两个,两篇

这两则寓言故事藏在课本的122页,赶紧打开来。

●教学“则”,引出寓言特点一:小故事

快速地看看这两则寓言故事,想想寓言故事跟平时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语言就是一个一个比较短小的故事,怪不得课题是——寓言两则

我们平时写的日记也是短短小小的,所以量词也用“则”。

●联系平时知识,引出寓言特点二:大道理

平时有没有自己读过寓言故事呀?你觉得寓言故事除了短小还有什么特点呢?

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其中的第一则,题目是——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这则寓言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你的爷爷奶奶听过,爸爸妈妈听过,老师小的时候也讲过,今天轮到你们来学习了,我们不仅要读懂这个故事,还要学会讲这个故事,继续把它流传下去,好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不过要学会讲这个故事,首先要把故事读通顺。赶紧捧起书本,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透过题目,感知课文大意

你知道课题揠苗助长的意思了吗?——拔苗助长

那么,揠就是——拔

可好好的,农夫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呢?(板书:为什么揠?)自己读读课文第一小节,想想为什么?

三、学习第一小节,感受农夫为什么揠苗?

●巴望

巴望是什么意思?(希望、盼望)

巴望还不是一般的希望而是非常希望

农夫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引读)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

●好像

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吗?(不是)

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 (好像)

那农夫为什么却感觉不到禾苗在长呢? (急、慢)

引出规律: 是的,大自然中的植物都有他们的生长规律---板书: 规律

比如桃树是先开花,再长叶,最后结果子,这是桃树的生长规律,而禾苗的生长规律就是他长得----很慢

怪不得农夫觉得----------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

农夫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可结果却跟他想得不一样,这两句话中间用了一个可是把他们连起来,让句子读起来更通顺、连贯。

连起来读1、2句(两生+女生) 渗透农夫心情:着急

●焦急

课文中也有一个词语就表示着急的意思,是什么词?----焦急

指导书写”焦”字: 这个焦上半部分是一个隹字,在古代它表示一种短尾巴的鸟,还记得四点底代表什么吗?那鸟在火上烤,怎么样?它能不焦急吗?祖国的汉字多有意思啊,我们也来写一写吧!

焦字下面有一把火,我们农夫心里也有一把火在燃烧呢!瞧他都急得怎么样了?(转来转去),引读---自言自语地说---

(两生+男生齐)

●连起来读好第一小节

●理清课文顺序: 课文的第一小节先写农夫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可结果却跟他想的不一样,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农夫只能焦急地想办法帮禾苗长。

只用了3句话就把农夫为什么揠苗助长写得请清楚楚了。你们也能按照这样的顺序,看着黑板上的几个词来讲讲这一小节吗?自己先试试看

吧!(2人讲:点拨抓住关键词讲故事以及只要意思对就可以。)

四、学习二、三小节,感受怎么揠苗助长

农夫想了个什么办法,他准备---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揠苗助长

那他是怎么揠苗助长的呢?课文第二小节中有一小部分就在写农夫揠苗的,请孩子们默读课文第二小节,用横线划下来。

●一棵一棵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你们知道农夫田里有多少禾苗吗?(出示图片)

可是,农夫还是在田里弓着背,弯着腰,在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筋疲力尽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拔了整整一个----下午,你们觉得农夫忙了整整一个下午,农夫有什么感觉呢?

扣筋疲力尽

●读好第二小节

一生读-----师读,生放电影-----生读,师放电影

虽然累得筋疲力尽,可他心情怎么样?(高兴)

瞧,他一边喘气,一边说:”(齐读)

请一个孩子高兴地读 哇!一大截是多少啊?做做手势看?(指正过多的手势,对禾苗来说这么多已经是一大截了。)

再请一个孩子读读 虽然我累得筋疲力尽,但我的力气总算----没白费

没白费就是没白花、没白用

五、学习第四小节,感知揠苗助长的结果

那农夫的力气到底有没有白费呢?揠苗助长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齐读最后一小节结果怎么样?

农夫不明白,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呢?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农夫实在是太着急了,根本不顾禾苗的生长规律,到头来却是白费力气(板书)

写”费”字

六、感受篇章结构,初步感知寓意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先写农夫揠苗助长的原因,再写农夫怎样揠苗助长,最后写农夫揠苗助长的结果,只短短几个小节就告诉我们一个大大的道理

出示寓意----齐读

不仅懂得了道理,我们还学会了怎样抓住关键词来讲故事呢!下节课老师再带着大家继续用这个方法讲讲整个故事,好吗?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语文第二册《拔苗助长》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小学语文第二册《拔苗助长》教学设计【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